近日,一張振華重工內部郵件截圖在網絡上火了。郵件發件日期是6月12日,創始人管彤賢對振華重工的4位員工提出抱樁機齒條工藝的4個修改要點,以解決齒條生產過程中的裂紋問題。
管彤賢還在郵件中說,“若有新意見希即告,并希派人去監造?!?/p>
管彤賢發送的振華重工內部郵件
這封郵件其實正是86歲管彤賢工作狀態的縮影。出生于1933年,59歲創業,上海振華重工(集團)股份有限公司(下稱“振華重工”)創始人管彤賢雖然離開總裁一職已10年了,卻仍舊奮斗在產品設計開發第一線。
管彤賢現在仍每天7時前到達其在振華重工總部21樓的辦公室,一周工作6天。如今,他正帶著一幫同濟大學的研究生改進抱樁機工藝,增強抱樁機的糾偏能力。
6月17日,澎湃新聞來到了上海浦東新區東方路3261號,振華重工的總部大樓所在地。這座大樓先后迎來過四任總裁,但無論人事如何變動,振華重工創始人、首任總裁管彤賢的辦公室始終保留著。
在辦公室里,正埋頭在電腦后的管彤賢慢慢起身,微笑著和記者打招呼,并表示按照郵件中的工藝,齒條的裂紋問題已得到解決。
隨后他又拿著馬克筆涂涂寫寫,同辦公室里一道辦公的學生繼續討論抱樁機改進中的細節?!袄狭撕芟胱鳇c事情,這是我的興趣。企業也給我很多機會,我是振華重工的創始人,到今天有很多藕斷絲連?!彼嬖V澎湃新聞記者,他還得學習,“很多都是新東西?!?/p>
管彤賢和學生探討抱樁機改進細節
上海振華重工(集團)股份有限公司是重型裝備制造行業企業,為國有控股A、B股上市公司,控股方為世界500強之一的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。其前身是成立于1885年的公茂船廠,歷經百余年的發展,于2009年正式更名為振華重工。
“我的時間排得很滿,就是工作,得多做些事情”
上世紀50年代,管彤賢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機械制造專業。曾在交通部任交通部水運司副處長,即將退休的年紀又毅然下海,在59歲高齡白手起家,創立了當時的上海振華港口機械股份有限公司(下稱“振華港機”),管彤賢擔任總裁18載,將企業帶到行業最高峰。
管彤賢 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微信公眾號 資料圖
即便已是86歲高齡,他的精力仍旺盛得與年紀不相符,就像一臺發動機不知疲倦地高速運轉。他甚至抱怨過雙休日太浪費,無限懷念六天工作制的“美好時代”?!拔业臅r間排得很滿,就是工作,得多做些事情?!彼嬖V澎湃新聞,他還得學習,“很多都是新東西?!?/p>
抱樁機是海上自升式風電施工平臺的核心配套件之一,在風電施工作業中,可確保風電基礎樁垂直。海上建設基礎樁,要將重達上千噸的樁體插入松軟的海泥中,且垂直精度要求在千分之三以內。要實現“一錘定音”,確?;A樁不偏不倚,打樁過程中的糾偏很重要。
但在研究增強抱樁機糾偏能力中,管彤賢發現核心部件齒條做熱處理會產生裂紋,便多次趕去江蘇南通參與實驗,尋找更優良的工藝,這才得出郵件中的修改要點:一是部件齒面要大于HRC50(洛氏硬度)的厚度;二是硬化層要求為4-5毫米;三是齒面斜邊有效長為200毫米;四是回火溫度要求6小時全程維持250攝氏度,以減小表淬后的殘余應力。
管彤賢畫齒條樣式
“成功絕沒有偶然?!必撠煙崽幚淼纳虾崽幚韽S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左孝順說,管彤賢為了這個核心部件的熱處理開發和攻關,多次同他溝通,一天時間內能電話溝通、督戰近10次。一旦有進展,馬上郵件通知振華重工內部團隊。這才有了網絡流傳的郵件截圖。
“10個電話是沒有的,打幾個電話是有的,我關心工藝的進步?!?管彤賢表示,按照這樣的工藝生產,齒條裂紋問題已被解決。
管彤賢曾任總裁時,就把時間排得滿滿當當。遇上出國就在途中的車上睡覺,一到賓館馬上開會,根本不用倒時差,工作完了馬上回國。如果到香港出差,經常當天來回。在他的作風影響下,公司員工出國商務談判回國,從來都是從機場直接回公司,除非已經是晚上,否則沒有人直接回家。
七十多歲時,他還經常深入生產基地,能爬上80多米高的起重機?,F雖已耄耋之年,管彤賢依舊每天去公司報到,上班比別人早、下班比別人晚,7點就出現在辦公室,晚上6點才離開。有時還能一周兩次往南通跑,在現場探討制造中的問題,當場貫徹工藝。
他還愿意和員工一同辦公。以前,他與10多個下屬合用一個狹長的辦公室?,F在他有了獨立的辦公室,仍然與帶教的5個同濟大學研究生一起辦公,以便隨時交流。而這也是他帶的第六批產學研合作的研究生。他鼓勵年輕人多學習。實際上,早在管彤賢擔任總裁時就曾督促員工學習、搞培訓,勸員工學英語、練技術,甚至要求直接和工資掛鉤。
“世界上凡是有集裝箱作業的碼頭,都應有上海振華生產的集裝箱機在作業”
1992年,59歲的管彤賢已是交通部水運司副處長。那些年,港口機械的核心技術、關鍵裝備和重大訂單,盡數被美歐日韓把持,中國港機產品技術低下,品質低劣,中國港口也不愿買國產貨。
在這種條件下,機械出身的管彤賢感到不安,雖然還有一年就退休了,但總覺得還要做些什么。正值鄧小平南方講話,管彤賢由此被激發,希望創立一家港機制造企業。
這一年,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上海浦東租下三間破房,振華港機悄無聲息開了張。管彤賢說,這完全就是一個“皮包公司”,靠專業化協作,到處求別人做部件、組裝。沒有車間,就向兄弟單位暫借;沒有錢買新設備,就去買二手的;辦公室狹小,就把資料柜釘在墻上。
當時,中國很多產品都“只見裝配,不見制造”,等規模做大、專業化程度提高,再隨之提升質量,適合制造業初期發展階段。管彤賢也這樣干,“最開始請別人做部件,我們做裝配,最后我們甩開別人,全部自己做?!惫芡t沒想到能越做越大,甚至做到了世界第一。
振華重工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港機重工有限公司
振華靠外貿崛起,世界外貿發展為它提供了巨大的集裝箱機械市場,“集裝箱改變著世界運輸的面目,誰要是不搞集裝箱,誰就沒辦法搞外貿?!惫芡t表示,上海振華一馬當先,走在最前。
1992年,靠著報價低30%、白搭百萬美元運費,把第一份競標書遞進了加拿大溫哥華港。他們像制作工藝品一樣制造這第一臺起重機,凡自己做不好的關鍵配套零部件,一律采用世界名牌。這第一單并沒有為振華帶來多少利潤,但贏得了好名聲。
“同樣的條件,為什么別家企業沒大發展,只有上海振華一枝獨秀?”管彤賢說,因為有“獨門武器”,其中之一就是擁有自己的整機運輸船隊,這是振華重工短周期準時交貨、贏得港口用戶信任并取得大量訂單的重要手段。
振華起步時,世界集裝箱機械市場主要被日本三菱、日本三井、德國克魯伯、韓國三星等企業壟斷。要想戰勝強大的競爭對手,從產品質量方面超越非常困難,于是轉向另一個突破口。
當時市場上可以提供集裝箱起重機整機運輸的只有荷蘭Dockwise一家公司。由于振華是新企業,必然被Dockwise“卡脖子”,價格貴,運輸期得不到保證,整機到達后還被要求兩天內必須卸完貨。
管彤賢說,要進入世界市場,必需有自己的整機運輸船,否則只能“關門大吉”。但當時有人質疑,起重機只有幾千噸,為何需要買6萬噸級的大船。管彤賢解釋,“盡管岸橋(注:岸邊集裝箱起重機)自重只有2000噸,但岸橋的結構非常大,而且要實現整機運輸?!?/p>
上海港機重工有限公司生產現場
此后,振華建成了自己的整機運輸船隊,最多時有6-10萬噸級整機運輸船29艘,這些整機運輸船將振華的產品以整機形式運向世界各港口,“由于在離岸前均已調試好,產品登岸后,通電即可作業?!?/p>
1994年,振華的港機產品進入美國市場,這也是中國大型集裝箱機械首次進入美國市場。到1998年時,它以世界市場1/4的占有率成為集裝箱機械行業領袖。2000年,憑借全自動化港機,它打開了世界起重機發源地德國的大門。2008年7月,荷蘭鹿特丹港舉行了世界上最先進、規模最大的集裝箱自動化碼頭——Euromax的開港儀式,人們在現場看到了一處處振華的銘牌。彼時,振華已掌控全球70%以上的市場份額,成為無可爭議的“港機之王”。
如今,振華重工已拿下全球80%集裝箱機械市場,管彤賢終于實現了當年立下的豪言壯志:“世界上凡是有集裝箱作業的碼頭,都應有上海振華生產的集裝箱機在作業?!?/p>